由龙纹断代明清玉器

日期:2009-03-05      

22086


清代白玉龙钩

    玉器近期在拍卖会上表现颇为不俗,尤其是存量颇大的明清玉器,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是率创新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明清玉器的民间交易市场。但市场上的海量明清玉器之中,究竟有多少不真?各说各话。因此,仅以明清玉器上常见的龙纹辨识为例,为众多爱玉者提供些许依据。

  明代龙头刻划的刀口深,脸雕得又长又宽,大多是侧面脸,但两只眼睛都露出来了;眼睛为圆眼,是用小圆管钻一圆深槽,以中间的小圆乳钉为眼睛,突出很高,俗称“虾米眼”。明代龙纹的眼睛还有斜线形、竖线形和平线形。发型的典型特点是短发,从根部就向上前方冲。明代中晚期龙纹的腿小腿部分很细,中间刻有密集的短阴线,小腿好似一木棒直直的,没有骨骼感;在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关节处有刀口很深的卷云纹,并在关节后面出现似山羊胡子样的腿毛;爪子为风车状,有3至5爪之分,但多见的是四爪龙、五爪龙。明代基本上看不到素身龙,整个身体用斜格纹来表示鳞纹,身体瘦长,尾部有装饰物,有的是云纹装饰,有的是火焰纹装饰,但明代的做工比其他任何年代都显得粗糙。

  清代龙纹有仿古代风格的龙,也有本时代风格的龙。清代龙纹头额宽阔饱满,龙角的距离宽,龙头比明代短,发型不规律,好像从头的四周长出,到处乱飞,用“怒发冲冠”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眼睛也是凸雕圆眼,做法同明代一样,但在乳钉四周又打磨,比明代细致;此外眉毛出现锯齿眉,而腮部也是用锯齿纹来表示的。龙身的鳞纹更写实、更形象化了,尾部装饰种类繁多,有枫叶形、火焰形和锯齿形等,腿毛除了山羊胡子状,又出现了锯齿纹;此外,清代龙爪子也是三至五爪,但雕刻刀法软,不像前几代那样有力。清晚期龙头扁短,没有神韵,纹饰琐细,比较呆板。

  综观清代的玉龙,发现它们的造型特别纷繁,数量特别庞大,这给清代玉龙的鉴定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根据笔者经验,清代玉龙的鉴定除了一些传统的经验,还可以抓住几个要点。

  首先,清代玉龙的用料较之以前的年代更加优良。其原因很简单,这与清代统治阶级崇玉、迷玉,帝王自喻真龙天子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康乾年代,政权稳定,版图辽阔,全国各地的玉料能得以源源不断地提供需要,中国最好的玉料产地新疆和田和叶尔羌地区的玉矿,都得到了充分的开采和利用。其品种有色质俱佳的青玉、白玉、黄玉、墨玉等,尤其是滋润洁白的羊脂白玉的比例,超过了以往任何年代。清宫所藏玉器皿及摆设,和田玉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在体量上,也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巨制,如故宫博物院藏叶尔羌青玉云龙瓮高达60厘米,宽达135厘米,《大禹冶水图》山子高达224厘米,宽达96厘米。因此,清代的玉龙,作为天子的象征物,一般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享用的,它的材质往往都是最好的,而质地低劣的玉龙几乎都是伪品。

  第二,清代玉龙的制作工艺,呈现出比历代玉龙使用各种琢玉技术更繁多,构图更繁复的现象。这与清代满族统治阶级特殊的欣赏习俗、艺术观有关。我们不难发现,清代无论是丝织工艺、服饰工艺、雕漆工艺、金银工艺,都有繁复到极致甚至繁琐的特点,至于玉龙上的繁琐现象,这也与琢玉技术在数千年积累下,达到了无所不能的、登峰造极的程度有关。玉龙既为天子的象征,那么在它身上集中大量甚至所有的工艺技术做一番炫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清代玉龙的圆雕、浮雕、线刻、隐起、减地、打磨、抛光等等工艺,都呈现出丝丝入扣、无可挑剔的境地,就连在历代玉龙(包括其他玉器)身上经常能见到玉材开料阶段留下的切割痕,也很难找到,反映了清代统治阶级对玉龙制作上的无比苛求。

  第三,清代玉龙的造型艺术往往给人以纷繁杂乱、无从归纳的感觉。其实,这是清代在发展主流玉龙的同时,又极大地开发了仿古玉,特别是玉器上各式龙纹的借鉴再创作的缘故。

  但清代主流玉龙的造型特征,文物界的认识都比较统一:须长发乱,老态龙钟,类似这样的造型几乎不用多加琢磨便能知道它们的归属。虽然也有不少被刻意勾画成张牙舞爪、不可一世的样子,但细窥其神态,无不愁眉苦脸,缺乏底气。即使在一国之主、象征王权的玉玺“皇帝之宝”上的雕龙,也是那般无精打采,一脸无奈的样子。玉龙在新石器时代朴拙自然,充满生气,到战国、汉代成熟发达阶段无所不能,一身霸气的形象,乃至清代垂暮将逝的衰弱颓唐,很像是冥冥之中,上苍对腐败落后的封建王朝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一种昭示。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和田玉的玉质特点(一)

下一篇:在不断求索中寻找创作的快乐——上海玉雕大师郭万龙专访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